28 February 2007

高耀潔醫生


本文見報之日,有「中國民間抗愛滋病第一人」之稱的高耀潔醫生,相信已經平安抵達美國。高醫生這次出國,引起軒然大波,驚動到胡錦濤主席、溫家寶總理。為何一位80 歲的老醫生,出國領獎,要勞駕日理萬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出手干預,才能成行?為何一方諸侯,可以這樣無法無天,把一個手無寸鐵的老太婆,軟禁在家足足兩個星期,電話切斷,不讓外人探望,用盡一切方法,迫使她打消出國的念頭?

河南當局這樣對待高醫生,已不是第一次了。2001 年她獲得聯合國全球衛生理事會的獎項,當局拒絕給她簽發護照,使她無法到紐約領獎。2003 年,菲律賓要頒發一個國家獎項給高耀潔醫生,表揚她「以無比熱忱,孤軍作戰,力求各方正視及從人道立場協助中國應付愛滋病危機」,最後也因為當局阻撓而無法成行。

今次這個獎項,是美國「生命之音」頒給她的。高醫生已屆80 高齡,可能是最後一次出國了,她頑強地表達要到美國領獎的意願,河南當局索性把她軟禁在家,門口佈滿警察,有關官員車輪戰術,疲勞轟炸,省委的、婦聯的、衛生部門的,輪流上門,為的是要她親自說一句話:我自願不去了。

令高醫生最氣憤和最傷心的,是當局威迫她的家人。子女打電話給她,叫她裝病,這位80 歲的老人回應說:我沒病,我不能在全世界面前撒謊。在河南某大學任職的兒子,連續兩天跪在她的面前,要她放棄,高醫生說:我不能說假話。

高耀潔醫生的處境引起國際關注,美國主流傳媒也連篇報道。宣布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參議員希拉里,是「生命之音」的名譽主席,她寫信給胡錦濤和溫家寶,呼籲他們允許高醫生出國。在高層介入下,經歷千辛萬苦,高醫生出國之行,終能成事。

河南當局為何要千方百計阻撓高耀潔醫生出國領獎呢?當然是有見不得光臭不可聞的事要緊緊地把蓋子捂着。

2007-02-28

25 February 2007

墮落至此 無話可說


過年前,廣管局主席馮華健接受媒體訪問,為港台《鏗鏘集》〈同志.戀人〉和金像電影《秋天的童話》的裁決辯護,指輿論誤解了廣管局的原意,並舉出連串數字,指裁決符合民意。

廣管局說,裁決過後,收到市民支持和反對的來信,其中對〈同志.戀人〉的裁決表示支持的有1777人,反對裁決的有781 人。至於《秋天的童話》,支持裁決的5 人,反對的18 人。

日前收到的幾封電郵,或可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玄機。一封的開頭是這樣寫的: 「緊急呼籲: 『一人一信支持廣管局對〈同志.戀人〉節目的裁決』行動。快!否則待廣管局因缺乏民意支持而公開道歉,就太遲了!」

電郵列出內容理據和措詞樣辦,鉅細無遺,更特別強調「以下只是一些建議,僅供參考,如果想採用,請你稍作修改,也可加上個人感想,免得政府將內容相同的信件合併當為一封計算,字數可多可少,短短數十字也可以」。

呼籲信由香港性文化學會發出,這個組織深明遊戲規則,塑造民意玩得出神入化。

相比之下,對家「製造民意」的技術,顯得技遜一籌,未開始已輸定了。同志組織女同學社在網上刊載了立場書,呼籲支持者加入名字和電郵地址,然後送出,這些一模一樣的聯署信件,按照官僚的一貫做法,都當作一封看待。為什麼會是1777 Vs 781?讀者心中有數。

為何對《秋天》裁決的回應只有小貓幾隻?只因沒有人發動。如果真的要鬥民意,香港的電影工作者,不妨參考反同志團體的做法,技巧高超地製造聲勢浩大的民意,讓這幫懶惰而又缺乏思考能力的官僚無話可說。

廣管局的裁決原來是一場公審,靠的是多少人扔了多少石頭來決定結果,這原本已夠荒謬的了,但這些人和石頭原來都是假的,廣管局對有爭議的裁決要靠這些假民意來肯定,說明了他們是多麼怯懦和心虛。難怪導演會會長陳嘉上會慨嘆:墮落至此,無話可說。

2007-02-25

22 February 2007

最熱的新年




過了有史以來最熱的新年,氣溫高達25.3℃,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年初一。經濟好轉,人頭湧湧的年宵花市,熱鬧得很,除了喧鬧,還真的很熱,人迫人,竟然迫得揮汗如雨。

在迪士尼樂園,小孩索性脫去上衣,在噴泉遊戲裏,水滴濺在身上,享受着溫暖如夏的大年初一。

新年,離不開消費,人人都捨得花錢,「珍寶珠」、豬腩肉、吹氣菜刀、背在身上的大肥豬,大人小孩,幾乎人手一個吹氣塑膠公仔。記者的焦點,集中在年宵攤檔埋單計數,誰勝誰負,突圍而出,靠的是製造出來的排隊心理戰術。

這些吹氣公仔拿回家,到了今天年初五,或兩天後的年初七,氣泄了,變得扁塌塌的,本來得意可愛霎眼嬌買它回來,看多兩眼就看厭了,最多再過兩天,成為了一件又一件沒人在意的家居垃圾,就像天星鐘樓一樣,堆填區是它們最後的歸宿。

數以十萬計的塑料玩具,棄置在不勝負荷的堆填區,百年也未能化解,石化產品的毒素,一天一天的侵害我們的環境。有史以來最熱的大年初一,肆意消費把吹氣公仔搬回家的每個香港人,都有份作出其「貢獻」。

科學家發現,地球冰河的融化速度加快,終年積雪的山峰逐漸萎縮甚至消失,本世紀末,地球氣溫上升6.4℃,水位持續上漲幾十厘米,香港、上海、荷蘭……沿海城市低窪地區受到威脅,隨時成為澤國。氣候反常,熱帶氣旋更猛烈,熱浪、暴雨和風暴等天災會更嚴重。科學家說,這些導致地球暖化的溫室效應,都不是天災,而是徹頭徹尾的人禍。

排放溫室氣體,元兇表面上是發電廠是汽車廢氣,實際上是每一個毫無節制的消費者。消費行為——工業產品——能源消耗——環境污染——溫室效應,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直接關係。

世紀末遠嗎?其實一點不遠。你的孩子會陸續承受溫室效應帶來的災禍,到孩子的孩子那代,他們可能要到處逃亡,躲避洪水。

2007-02-22

19 February 2007

過年的味道


逢年過節,都有一種特別的味道,不只是環境氣氛,而是真正可以用鼻子聞出來的氣味。小時候新年, 爆竹聲後,紅紙落滿一地,空氣裏瀰漫着節日的火藥氣味,提醒你這才是真正的過年。爆竹已禁了40 年,偶爾聽見遠處村落劈劈啪啪,一陣青煙升起,禁不住深深吸一口氣,希望嗅到飄來的氣味,重溫兒時過年的感覺。

除了爆竹,還有一種氣味我特別喜愛,是冬菇飄香。兒時住的是徙置區,冬菇對我們來說,是比較貴重的食物,一年沒吃多少次。過年了,發財好市燜冬菇,是我期待已久的天下美味。

徙置區家家戶戶打開大門,灶頭放到屋外,煮飯時間一到,炊煙四起,場面已經甚為壯觀,再加上燜冬菇的香氣充滿了整個樓層、整座大廈。野孩子雖然早已跑得老遠,或在彈波子,或在滑斜坡,但這些誘人的香氣,對腸胃瘦瘦沒幾滴油的饞嘴小孩來說,是多麼大的吸引。即使沒有大人叫喊「食飯啦!」,到時到候,自動自覺,也會跟着那香氣回家。

炸煎堆油角的氣味,也是好久沒有聞過了。兄弟姐妹圍着飯桌,看着大人的巧手做出一個又一個圓圓的煎堆,外面鋪滿芝麻,看得入神,早已垂涎三尺。做油角,孩子更是躍躍欲試,用玻璃杯把一個個麵粉皮印出來,再把餡料放進去,花生砂糖什麼的,好像還有一種是豆沙,最難的部分是把餡料包起來再用手指揑出一條美麗的花邊。小孩本來靈巧的手指突然變得笨拙,怎樣也弄不好,什麼形狀,寬容的大人都微笑接收。油滾了,把煎堆油角放進油鑊。大人告誡小孩,無論出了什麼狀况,千萬不要亂說話。例如,煎堆裂了、油角散了,都只能靜靜看着,千萬別大驚小怪,喊出不吉利的說話,壞了新年的彩頭。

今天的賀年食品,都是現買的,已經很少在家裏做,現代父母固然不懂,孩子也無緣目睹製造過程,長大後,他們對過年還會有什麼樣的回憶呢?

2007-02-19

16 February 2007

尋找禁書


到樓上書店,遍尋八本禁書,頗有收穫。我找到了章詒和的《伶人往事》,是大陸版;朱凌的報告文學《我反對——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》,寫的是一個獨立人大代表姚立法的坎坷參選路;胡雲發的小說《如焉》,描述了沙士危機和孫志剛事件的官場黑幕;曠晨編的《年代懷舊叢書》,由50 年代說到80 年代,記錄了近半世紀的中國重大歷史事件;國亞的回憶錄《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》,講述一個家族150 年的浮沉;還有朱華祥的小說《新聞界》,生動描繪了中國新聞界的限制和醜態,被評為新聞界的官場現形記。

袁鷹的回憶錄《風雲側記——我在人民日報副刊的歲月》,以第一身憶述《人民日報》在1949 年後一系列政治運動的角色,我跑了多間書店,遍尋不獲,比較遺憾。讀者若知道這本書的下落,請告訴我。

問書店老闆們,禁書究竟禁得有多嚴,言人人殊,有的說批發供應仍源源不絕,有的說倉底貨賣完了,就斷市,不會再版。但有些說法是比較一致的:市場經濟,利潤掛帥,賺錢的動力,禁而不絕;這批書不算暢銷,有些更是無人聞問,一聽說要查禁,馬上多人追買。可見查禁是最有效的促銷法。一口氣看了大半本《新聞界》,看到的所謂內幕,不是想像中那麼多。作者朱華祥是資深傳媒人,相信有不少是他耳聞目睹的經歷,又礙於不想觸動權力核心,寫來避重就輕。

記者收紅包,做假新聞,編採廣告混成一體,早已時有所聞。宣傳部粗暴干預,一通電話就把嘔心瀝血的成果槍斃,描寫得較為具體,這可能就是犯忌之處。總編輯又要做好新聞,又要面對讀者市場,又要嚴守宣傳規律,那種時刻踩着鋼絲生活的痛苦與兩難,描述得較為深刻。

如果要看真正內幕,不如看前《冰點》主編李大同的《用新聞影響今天——〈冰點〉週刊紀事》,真人真事,無遮無掩,更為到肉。

2007-02-16

13 February 2007

請勿將受害者當成加害者

一家小學十多位教師集體報案,指控校長非禮,最早的一宗,發生在8 年前。即使最涼薄的輿論,也不會疾言厲色指摘受害者:妳為何啞忍8 年,沒有報警,直到今天,才揭發此事,究竟有何居心?

被人侵犯,強忍痛苦,默默承受,絕對不應鼓勵,這樣只會縱容作案者。受害者為何如此軟弱?只能哀其不幸,怒其不爭。啞忍8 年,今天鼓起勇氣奮力反抗,理應受肯定,斷不能將受害者當成是加害者,懷疑她今天挺身而出的動機,譴責她報警求助的做法。但我們的社會,偏偏出現了這種道德顛倒的邏輯,不是在這宗涉嫌非禮案,而是在高官干預教育學院的風波。

據陸鴻基副校長憶述,高官粗暴要求合併、炒人、強迫發聲明指摘靜坐老師,早在04/05 年已經開始,而且陸續有來。一些幫閒輿論建制寫手,如獲至寶,馬上咬着不放,強烈質疑當事人的動機,目的是「為了保護這份工」而垂死掙扎。有人更在政黨身分上大做文章,硬把揭發干預教院與特首選舉扯上關係。

校長接到各大小教育官員頤指氣使、語調粗暴的電話,每天不知凡幾。作為一校之長,是當家,是學生福祉,學校前途,教職員飯碗之所繫。而且官僚的影響無處不在,絕大部分的權力和資源,緊緊握在政府手中。頂着干預的壓力,盡量不撕破面皮,維繫表面之和諧,是對負責任的當家最基本的要求,也是技藝高超的行政藝術政治藝術。非到忍無可忍,絕不輕言反面。

這正是香港教育的悲哀之處,一切依賴官僚的供養,要求達到真正的大學自立學術自由,談何容易。

莫禮時陸鴻基雙肩硬頂,沒把官僚的壓力轉嫁到同事身上,未到最後關頭,不選擇嘩啦嘩啦的把詳情公諸於世,這種掌握分寸理性謹慎的做法,理應獲得肯定。但幫閒輿論不去查問粗暴干預是否事實,而動輒扣上動機不良的帽子,目的只是把焦點模糊,把事情搞混。

2007-02-13

10 February 2007

白票是這樣煉成的

40 年前已經決志要做好呢份工的長官,在這場所謂選戰中,未打已經分出勝負。但,最高當局交付的政治任務,是「雙高一低」才算贏。民望高,對做騷出神入化的長官來說,小兒科。票數高,有阿爺罩着,單看提名不斷送上門的氣勢,超額完成,沒難度。

問題,在於「一低」。

「一低」是什麼?是白票低。那位貌合神離同牀異夢的執政盟友,突然發出投白票理論,嚇得謀臣們日思夜想,寢食難安。白票信號一出,不少己方陣營的盟友都發出會心微笑。公開提名等於亮票,忠不忠,看行動,群體壓力阿爺指示,無法不表態,以示忠誠。秘密投票就不同了。在圍板內布幕下,手上拿着選票,頤指氣使的嘴臉,新仇舊恨的情緒,就在猶豫的瞬間一下子全部在眼前湧現出來。不用面對面,只需燈對燈,投什麼,如何投,天知地知良心知。改投敵陣,不是君子所為,但投一張白票,以享受那一剎不受指使的自由,細味那擺脫枷鎖的快感,體會那反擊報復的滋味,總可以吧!反正阿爺無從追究,長官無法查考。如此這般,白票就是這樣煉成的。

聞說,白票如果超50 過張,就是己方陣營表達的集體抗議,表示長官連自己人也無法駕馭,表示選舉即使贏了,也選得有缺陷,贏得有瑕疵。白票的多寡,試煉着長官的能力,對成績單的分數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。如何解決白票問題?台灣選舉可以借鏡。

台灣賄選盛行,地方樁腳拿着白花花的新台幣挨家逐戶買票。如何防止拿了錢又不依江湖規矩辦事,於是想出了一個方法,把台灣人信仰的天后縫在衣服內側,樁腳一手交錢,一手把衣衫打開,媽祖婆看着作見證,拿了錢的選民還敢亂來嗎?

問題是,香港人信仰多元,很難找一個港式媽祖鎮得住場。除了港人普遍接受的斬雞頭燒黃紙外,誰人能提出一個講得出做得到的方案,為長官分憂,相信一定重重有賞。

2007-02-10

07 February 2007

呢份工的核心價值


在今後的一段日子,無論我們抬頭看天,低頭望地, 「我會做好呢份工」,就像越戰時期美國B52 型轟炸機投下重型炸彈,鋪天蓋地,狂轟濫炸。你開車過海,月租可能高達100 萬的超巨型廣告: 「我會做好呢份工」,撲面而至,令人窒息。搭巴士坐地鐵乘火車,同一款式的「我會做好呢份工」,霸佔 著本來色彩繽紛的廣告燈箱,看得使人懨懨欲睡。誰人又會關心,曾先生這句話,是40 年前做二級行政主任的決志,還是沙士後做清潔大隊長的堅持。

有人質疑,曾先生身邊的公關顧問宣傳大員,高手如雲,為何千挑萬揀,仍會選出如此劣評如潮的選舉口號,把首長降格為打工仔,層次之低,世所罕見。

或許,如此低層次的口號,更能突顯曾先生的過人之處。「我要做好呢份工」,是曾先生40 年來的職場座右銘,就憑這份決心,他由一個小小公務員,苦心竭力,忍氣吞聲,終於捱出頭來,做到特區最高首長。無論他是政務專員、貿易署長,還是處理被中方猛烈抨擊的居英權敏感任務,曾先生都是盡心盡力,絕不欺場。香港回歸,曾先生雖一度被貶為清潔大隊長,但他仍當作一件大事來抓,打落門牙和血吞,把屈辱化為激勵。據了解,就憑這副德性和表現,得到阿爺賞識,董先生腳痛下台,終於修成正果。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,只認誰是老闆,不問是非立場,無論是英國君主,還是炎帝黃帝,一樣服侍得妥妥貼貼。老闆交付的任務,居英權也好,二十三條立法也好,同樣能超額完成任務,令老闆擊節讚賞,滿意收貨。

由殖民地小小公務員熬成特區首長,永遠都有一個老闆壓在他的頭上,已經成為他靈魂肉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,你要求他高瞻遠矚,大開大闔,遠在能力範圍之外,不是難為他了嗎?

想深一層, 「我會做好呢份工」,難道不是普遍認命的香港人服膺的香港精神核心價值嗎?

2007-02-07

04 February 2007

給人的嘴上穿鐵絲

北京學者陳小雅發表了一篇支持章詒和的聲明〈用生命維護說話的權利〉,她認為,溫家寶總理和作家談「說真話」,其實是進錯了門,溫總應該去找中宣部長「談心」,但說白了,也不是中宣部長的事,他應該和政治局常委們「談心」,應該和這個黨「談心」。陳小雅說:時至今日,這個執政黨仍然依靠一個原始的規則——給人的嘴上穿鐵絲——治理國家,這難道是一個、兩個人的事嗎?

陳小雅是過來人,寫《八九民運史》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開除公職,當然對中國體制的要害深有體會。由勒令《冰點》停刊,一口氣禁掉八本書,到電視黃金時段只能播主旋律劇集,都不是一個兩個人說了算,而是整體制度,整個氣候使然。

著名劇作家沙葉新的聲明〈支持章詒和,正告鄔書林們〉,點出了問題的要害,妄顧法律、違反憲法、口出狂言、肆意禁書,不是一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決定得了,如果沒有他的頂頭支持,沒有中宣部長撑腰,沒有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首肯,鄔書林敢如此張狂,恣肆無忌地「因人廢書」嗎?因此,不是一個鄔書林,而是一大幫鄔書林們,代表着整個權力體制,一個一個的,用鐵絲,像縫衣一樣,把別人的嘴巴封着。

沙葉新形容這幫鄔書林們,是「精神殺戮的劊子手」,但劊子手行刑,通常把自己的臉蒙上黑布,不想讓臨死的人看見,但鄔書林們卻敢以真面目示人,可見不受制約的權力,是如此的可怕與可恨。

沙葉新引述德國牧師馬丁‧尼莫拉的話:他們最後來抓我,這時已沒有人還被留着給我說話了。「我們都曾是可悲的馬丁‧尼莫拉」「在黑暗中,你我都是對方燭光;在荒漠裏,每一隻舉起的手都是一片綠葉!」

與其希望「同文學藝術家談心」的溫家寶總理明察秋毫撥亂反正,中國的知識分子應該問問自己,是否甘心情願再當可悲的馬丁‧尼莫拉。

2007-02-04

01 February 2007

不讓人民說話,能令大國崛起嗎?


《大國崛起》引述英相邱吉爾: 「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,也不想失去一個莎士比亞。」英國崛起,不是依靠船堅炮利,而是人文精神,科學知識,經濟原理。

片集又以法國為例,先賢寺72 位法國歷史偉人,只有11 名是政治家,其餘的,都是思想家、文學家、藝術家和科學家。法國的崛起,靠的不是政治強人,而是文化萌發啟蒙,思想自由傳播。

《大國崛起》屢屢強調文化思想的重要性,又指出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制度,才能長治久安,隱然傳遞着令人欣喜的政治改革信息。但對照近期的事態發展,卻又完全不是這回事。中國,確是部很難讀的書。近日,新聞出版總署竟然一口氣禁制8 本書,廣電總局下令由現在起的至少8 個月內,黃金時間只能播出主旋律電視劇。禁書、封嘴、關網、審查,意識形態的黨官們仍是毫無制約,任意妄為。

歷史上,中國是一個以禁書聞名於世的國家,近半世紀所禁的,更是罄竹難書。過往,黨官禁書,只能乖乖就範,不敢再吭一聲。今天,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了,頭號右派章伯鈞的女兒章詒和的作品一禁再禁,禁書作者拍案而起,發表《我的聲明和態度》,詰問「右派是不是公民?」對意識形態審查官肆無忌憚「因人廢書」的狂言,嚴辭質詢。

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了。起來反抗的不只章詒和,還有被禁的其他作者,他們不再噤聲,有的口誅筆伐,有的打算用憲法維權,以民告官,討回公道。禁令引起知識界的強烈不滿,沙葉新、陳小雅的聲援爭相傳誦,反抗的雪球愈滾愈大。

中國的確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了。市場經濟,禁書在書局書攤照賣,而且愈禁愈火紅。網上流傳,就愈發不可收拾。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,略施小計,就能繞過百般阻撓,打入關鍵詞兒,都可以讀到被禁作品,十萬網警,也攔阻不了網民的熱火朝天。不讓人民說話,就能令大國崛起嗎?

2007-02-01